资讯

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

庙里的老和尚总爱在暮色里擦拭那口铜钟,青苔顺着裂纹爬上钟身,像岁月在敲打往事的筋骨。

山下通高铁那年,晨钟暮鼓的功课被电子钟取代,小沙弥捧着平板念经,藏经阁里的线装书蒙了尘,打印机吐出的经卷泛着刺目的白光。

老和尚把最后一本手抄《金刚经》压在蒲团下,说:“徒儿,你可知钟杵撞钟时,震落的铜锈是光阴的舍利?”

小徒弟抬头望天,无人机正掠过庙檐,惊飞了檐角蹲守百年的风铃。

“世人都道快是好的,可快得连影子都追不上身子时,魂儿就落在半路了。”

山下的霓虹漫过半山腰那夜,老和尚盘坐在褪色的蒲团上圆寂。

新住持拆了斑驳的钟楼盖信号塔,说这样游客扫码捐功德方便。

只有后山那株千年银杏记得,从前落雪时,扫帚划过青砖的沙沙声,比WIFI信号更懂得如何缝补天地间的寂静……

AI时代骤然来临,从按动手机的指尖划过,如同“从前有座山”,如同Deepseek生成以上文字。

还没来得及打开伞,瓢泼大雨迎面扑来,看看被大水冲走的,盘点AI时代旅游业消失或者即将消失的。

1.目的地营销口号

若干年以前,目的地或者景区面向社会征集旅游营销口号、LOGO,然后评出一二三等奖,然后推而广之。

现在,输入营销口号要求,可以细分对象、主题、产品,AI可以随时生成10个、100个、1000个......旅游业中公开征集活动失去意义,它的消失是眼巴前的事。

代之而来的是未来一段时间目的地或者景区征集AI生成的图像、视频或者歌曲, 你要有想法,就能变成现实,天马行空的时代开始了。

关键是你不知道征集来的口号、LOGO、歌曲等等是人想的还是AI想的,索性就征集AI想的。

下一步,简单的你给创意我给银子的事也有点晃晃荡荡......

2.旅游攻略信息

米其林旅游指南和《孤独星球Lonely Planet》旅游指南作者一直是旅游行业“高大上”的存在,我们一致认为信息技术进步以及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只是改变影响以纸质旅游指南书籍为代表的旅游信息传统传播渠道,而不会影响到旅游业高级内容如《孤独星球》旅游指南的生产。

现在,搜索汇总编辑碎片化形态旅游攻略信息,按照指定的格式形成长文本或者超长文本旅游指南信息,已是Deepseek、ima、点点等常规功能。

打开Deepseek的“深度思考”和“联网搜索”功能,通过提示词控制,按照一定规则搜集、汇总、编辑、校验、改写,生成目的地或者景区的旅游指南信息。其中的“坎”是信息校验,校验旅游信息的准确性和时效性,估计2025年会以AI智能体应用的形式迈过这道坎。

一个直接结果开始浮现,旅游指南信息编辑危矣,这种技能甚至这种职业。

下一个联想是旅游攻略信息这种形式还会大规模存在吗?够呛。轻易获取整个森林,谁还在意一片树叶?!

3.酒店点评

针对不同客人,不同内容的点评进行回复是一个技术活,当然有感情、有温度、个性化的回复可以起到营销加分的作用。

如果酒店一般工作人员应用AI都可以操练这种技能,具备这种能力,那么点评回复技能的独特性复杂性就可能消失,或者称之为“高阶技能平权”。甚至把酒店一个时期的点评一起丢给Deepseek,让其撰写一份分析报告是分分钟的事,也就意味着底层员工具备了越来越多的“中高层管理技能”。

基层员工把这份报告交给谁呢?这是个问题。或者随之而来的是传统人力资源、管理方式等的改变或者某些岗位职能消失。

4. 景区讲解器

尽管传统的景区讲解器已经少见了,没想到AI成为景区讲解器加速离去的背影。曾经需要专业团队耗时数月编撰的景区讲解词,如今只需要把历史文献、民间传说、学术论文打包扔给AI。三十秒就能生成十版不同风格的解说文案:儿童版能讲出神话故事的奇幻感,学者版能精确到建筑构件的榫卯结构,网红版甚至能编出“当年工匠在这里摔碎过三个茶碗”的沉浸式剧本杀剧情。

当传统讲解器过渡到游客手机扫码听取讲解的时候,并没有解决一个刚性需求:游客提问。AI导游能根据游客的实时提问,把“这个房檐为什么翘起来”延展成建筑力学、风水文化、审美演变的立体解说。

另一个可以预见的场景是:当故宫的“AI导游”能克隆模仿王刚、马未都、甚至朱元璋本人的声音讲故事时,谁还愿意听千篇一律的机械录音?当然,戴着AI眼镜所见即所得式的沉浸式讲解和交互更是近在眼前。那些摆在景区入口处、贴着泛黄操作说明的讲解器设备,恐怕要像公用电话亭一样,变成时代发展的“活化石”了。

5.酒店客房欢迎信

“尊敬的宾客,感谢您下榻本酒店...... ”曾经由大堂经理绞尽脑汁憋出来的欢迎信模板,正在遭遇AI的降维打击。从前台调取客人的预订记录、消费数据,再抓取社交媒体上的公开动态——三秒钟就能生成二十种定制化开场白:给商务客塞两句巴菲特语录,给情侣套用徐志摩风格的情诗,连带娃家庭都能收到奥特曼语音版温馨提示。更狠的是AI能记住客人三年前住店时夸过枕头柔软,这次直接生成"为您准备了同款记忆棉枕"的精准暴击。

传统酒店引以为傲的手写欢迎卡,由客房服务人员手写欢迎信,有姓有名有温度,写上姓名就是个性化吗?关键在于手写欢迎信在AI面前就像用蒸汽火车和高铁赛跑——当万豪的山东旅游职业学院实习生能用Deepseek生成总裁级文案时,酒店业坚持了百年的"以情动人"服务哲学,可能会被代码解构成精确的情感算法,成为让客人拍照发朋友圈的“社交货币”。

或许未来酒店比拼的不再是手写的字体或信纸的克重或墨水的香味,而是看谁能用AI玩出更野的骚操作:用投影在客房地板上写欢迎词;根据客人实时心率调整信件幽默程度;甚至把欢迎信变成可交互的密室逃脱线索等等。当酒店的金牌管家开始用AI写藏头诗欢迎信时,那些隽永的手写字体和印着烫金logo的定制信纸一齐虚化为单纯形式。

6.酒店音乐策划

或许有一个工作或者职业还没有完全出现就行将消失。那些年酒店大堂里循环播放的钢琴曲,健身房万年不变的动感单曲,早餐厅强行唤醒的轻爵士,背后可能都是酒店运营负责人在歌单上开出的“套餐”,似曾相识,千篇一律。

现在直接把酒店当天天气、客人年龄段、职业等数据往AI里一扔,瞬间给你撩出个智能歌单:商务客扎堆的周一清晨自动切提神电子乐,情侣满房的周末夜晚切暗黑系R&B,连暴雨天被困大堂的客人都能收到量身定制的雨声白噪音歌单。

或者为每一间客房定制不同主题、不同氛围的背景音乐,而这一切都可以由员工一键生成。

传统音乐策划师引以为傲的“场景化选曲逻辑”,慢悠悠的,几天甚至一个月搞出的一个调调的背景音乐。而AI的效率是“实时”,也就是客人在“登堂入室”的过程中完成了乐曲的转换。

当烟台某电竞酒店开始用AI生成《王者荣耀》战歌remix版大堂音乐时,消失的不仅仅是“酒店音乐策划”这项工作。

7.景区客户服务

“您先消消气”——这话术在景区客服部或者市场部传了二十年,无非是针对服务态度的模版式答复,所谓话术也就是翻来覆去那几句。

近几年,随着目的地业态日渐丰富,游客需求千变万化,游客投诉以及引发网络舆情的起因五花八门,套路式的回复和应对很大可能是火上浇油。

从人工铺设管道形成瀑布到骑马逛景变成骑骡子溜达,从人工材料造雪景到寺庙放生动物,都成为投诉焦点进而引发舆情,更不用说大几万十万甚至百万游客游览中遇到的各类各种问题,这真的需要“千眼千手”观音及时了解并处理。

那些把《旅游心理学》翻烂的老客服们突然发现,00后实习生随手点几下键盘敲就能通过AI生成五百字不重样的灭火文案,文风能在东北唠嗑体和央视腔之间无缝切换,针对不同对象分析出该用“真诚致歉体”还是“卖萌求饶体”。

稍微扩展一下,游客刚在闸机口骂骂咧咧掏出手机打字,后台系统已经通过监控监测或者舆情监测弹出了三套灭火方案:给暴躁大哥推荐快速通道补偿套餐;给带娃宝妈推送冰淇淋折扣券;连阴阳怪气的文艺青年都能收到“您这修辞手法让我想起鲁迅先生”的彩虹屁。

实际上,AI连潜在投诉雷区都能预判,清明下雨天自动屏蔽“踏青”话术,明星塌房时秒改相关主题海报等等。或许未来景区比拼的不再是客服小姐姐的温柔声线,而是看谁能把投诉变商机——你抱怨排队两小时?AI立马生成VIP通道+汉服约拍套餐;你吐槽文创雪糕太贵?反手弹出第二支半价+朋友圈集赞返现。那些背熟八国语言道歉模板的客服专家,恐怕要像景区门口的手绘地图摊位一样,渐渐消失在数字化转型的洪流里。

8.翻译型导游

语言是出国旅游最大的障碍,当新一代年轻游客已经习惯于在异国他乡通过翻译软件解决吃喝拉撒等日常问题以后,AI的应用为出国旅游翻译或者称之为翻译型导游敲响了退出舞台的钟声。

基于AI的翻译设备尤其是AI眼镜的普及,跨国旅游中实时交流成为现实。可以想象,游客戴着AI眼镜逛巴黎老佛爷,AI不仅能实时把法语促销广播翻译成河南话,还能把"第二件半价"自动换算成人民币价格并弹出支付宝付款码;山东大妈指着法餐菜单问“这蜗牛能换成小龙虾不”,AI不仅能秒出"Escargot à la crayfish"的神翻译,顺带在屏幕上播放《舌尖上的勃艮第》美食纪录片片段。

大语言模型在语言转换方面可是名副其实,文化跨界更是不在话下,给英国老绅士讲解西湖醋鱼时引用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给韩国小姐姐介绍兵马俑时穿插韩剧《鬼怪》转世梗,巴别塔直通天际。

当俄罗斯游客戴着AI同传耳塞在威海市小区菜市场砍价时,翻译以及《旅游常用语100句》就成为历史。

9.旅游规划设计

当一位普普通通的工作人员操作AI软件10秒钟生成临沂蒙山民宿改造效果图和日照茶园研学基地导游工作服时候,对于旅游规划设计人员来说是天崩地裂级别的变化。当然,现在旅游营销海报AI设计已经是小菜一碟。

"这张效果图改到第八版了!"——传统旅游规划师抱着甲方爸爸的修改意见熬夜改图的苦日子,可能要被AI终结了。十年前还能靠手绘古镇鸟瞰图在竞标会上镇场子,现在把地形数据、文化特色、投资预算往AI里一倒,立马吐出二十套概念方案:赛博朋克版水乡古镇、侘寂风农家乐综合体、甚至能根据《原神》玩家大数据生成璃月主题度假村。效率超高以一当百。(猜猜看,咋知道“侘寂”、“璃月”?呵呵)

哪一天县文旅局职员突发奇想要“废弃矿坑改造成火星营地”,AI不仅能秒出全息效果图,还能联动地质数据预判塌方风险,顺带生成《流浪地球3》联名营销方案。或者景区00后导游员轻松让AI直接甩出山上古塔三十种光影设计方案,附带日出日落最佳拍摄角度坐标。谁都能干成为日常。

可以让AI思考在崂山上搞个道教色彩的剧本杀基地;在淄博油菜花田里体验元宇宙捎带编出AR捉妖游戏剧本;在枣庄乡村旅游中植入烧烤蚂蚱主题美食街;在潍坊昌乐蓝宝石矿区用《三体》剧情生成末日废土风露营基地等等。异想天开成为现实。

旅游规划设计可能被AI抹脖子,只剩头部。平庸重复无影无踪。

10.全能型旅游专家

以前或者现在旅游圈里有许多什么都会的大专家,大仙般存在。他们能聊敦煌壁画花纹,能讲智慧旅游建设方案,能算酒店赚不赚钱,能侃景区社交营销,还能给政府写乡村振兴方案——毕竟人家啃过几百本专业书,张嘴就是行业术语,活脱脱人形数据库。

现在AI直接把知识垄断砸了个稀碎。过去教授带团队花三个月写《冰雪旅游报告》,如今把雪乡游客数、滑雪装备销量、小红书热搜词等等杂七杂八资料往AI里一扔,中英日韩四国语言版分析立等可取。

时髦的“旅游+”和“+旅游”恰恰是AI最擅长的领域——“跨界”“跨学科”,AI可是真正的通才。传统专家还在纠结用经济学还是社会学研究古镇,AI已经把建筑维修费、网红流量、奶茶店租金拼成动态模型,顺带用各种语言风格写下N篇论文、小红书文案、微信公众号文章、教材章节等等。

或许,以后旅游学术圈拼的不是谁背书多,不是谁论文多,哪哪都敢说,而是谁会玩AI。等到县城文旅局职员都能用AI写出高水平的文案、论文、报告等等,“全域旅游专家”这名号估计诗意般消失在“远方”。

11.酒店膳食营养设计、宴会设计、茶歇设计、婚礼设计……

AI扫描客人健康档案(过敏源/慢性病/健身目标),实时生成千人千份的智能菜单——给控糖老人定制无糖版九转大肠,为健身达人计算精确到克的蛋白质套餐,连带娃家庭都能收到《小猪佩奇》主题营养餐。

AI为一家科技公司设计“元宇宙主题公司年会”,酒店宴会厅显示全息投影菜单+太空舱餐桌布局,连服务员制服都自动生成赛博发光款。

AI分析会议主题+参会者籍贯+职业,给中医药会议生成茶歇药饮方案,给东北代表团定制铁锅炖造型慕斯,附赠会议LOGO的AI咖啡拉花。

酒店婚礼AI管家读取新人恋爱时间线,把初遇地标做成巧克力雕塑,召唤新人高中时期虚拟分身表演校园恋情景剧,无人机撒下的花瓣藏着扫码领份子钱答谢券。

当一位山东旅游职业学院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毕业生操作AI实现以上场景的时候,同时生成的还有工作成就快乐以及职业荣誉,消失的是职业不自信、迟疑和退缩。

12.旅游者

AI可以代替酒店预订员,酒店预订员消失了;AI担任旅游者助理角色,消失的还有旅游者。

是满怀兴奋,还是细思极恐。

百般留恋紧紧抱住即将消失的东西,结局可想而知。

白泽来了,白泽是山东旅游职业学院旅游职业教育大模型名字,看看它如何解决旅游业某些东西消失问题,来“缝补消失后天地间的寂静”。

伴随暴雨来临的何尝不是远古智慧的回归。

从前有座山,山上没有庙......

版权声明:劲旅网原创内容,如需转载请遵循劲旅网 版权声明 获得授权,未经授权,转载必究。
劲旅微信公众号

关注劲旅网微信公众号,与创新者同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