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公众号:民航之翼,作者:翼哥
2025年,民航保持稳步增长态势。
但行业内各家单位的业绩却呈现分化态势。
大型机场业绩稳步提升
航空物流保持稳定
航空公司大多数还在亏损
那么,2025年上半年民航业最赚钱的企业到底是谁?
中航信(00696.HK)以14.48亿元利润,登上行业业绩榜首。
这家垄断中国民航信息中枢的“隐形冠军”,为何成为第一?
一、业绩表现:营收下滑,利润却大涨!
2025年上半年,中航信
营业收入38.95亿元,同比下降3.6%;
归母净利润14.48亿元,同比增长5.9%。
净利率高达37.2%。
与民航业“旺丁不旺财、增收不增利”形成鲜明对照的是:
中航信营收下滑、利润逆势增长!
最稳的还是“压舱石”业务:面向航空公司的航空信息技术服务,半年营收23.13亿,同比微涨2.1%。
要知道,这业务靠 “旅客人次收费” 吃饭,上半年分销系统处理了 3.71亿人次,比去年多了5.3%,相当于每天都有200多万人靠中航信的系统订票、值机。
对比三大航:东航、南航、国航上半年合计亏损超30亿元,中航信的盈利规模已超越单一航司,成为民航业“最会赚钱的公司”。
二、业务拆解:三大板块 “两喜一忧”
中航信能稳坐榜首,全靠三大业务 “撑场面”,但表现却大不一样:
1. 航空信息技术服务:基本盘超稳,离港 / 定座系统是 “刚需”
咱们坐飞机时用的订票系统、机场值机的离港系统,十有八九都来自中航信!
这业务不搞 就靠 “按人次收费”,因为是民航业的 “基础设施”,所以不管行业波动,基本盘都稳得很—23 亿营收占了总营收的近6成,妥妥的 “压舱石”。
2. 结算清算业务:半年狂增 20%,成最大惊喜!
谁能想到“算账”的业务居然成了黑马?
上半年中航信的结算系统处理了6.284亿宗交易,代理结算金额超 356.1亿元,同比直接涨了20%!
简单说,就是帮航空公司、代理商算钱、对账,现在航司业务回暖,这笔“服务费”自然水涨船高。
3. 系统集成业务:有点 “看天吃饭”,波动有点大
相比前两个业务,系统集成业务就没那么稳了。
2024 年上半年还能狂涨 111.9%,到 2025 年却因为 “竣工节奏变化” 明显下滑。
这业务主要是帮航司、机场做系统建设,比如智慧机场的硬件 + 软件打包,一旦项目进度慢了,收入就容易受影响。
三、争议与挑战:垄断地位下的隐忧
对于中航信的盈利能力,一直有着非常大的争议。
反对的人说:中航信是靠垄断获得的利益。
赞成的人说:民航业就是要整合,中航信就应该打造成民航业的12306。
却是如此,中航信国内市场占了95%!
因为政策限制,外资的 GDS(全球分销系统)进不来国内,中航信直接垄断了大部分市场,不管是国航、南航,还是中小航司,基本都得用它的系统,这优势谁看了不羡慕?
不过国际业务“拖后腿”,外国航司处理量降 7.8%!
国内吃得开,但国际市场有点 “水土不服”。上半年外国及地区航司的系统处理量掉了近8%,反观 Amadeus、Sabre 在国际市场根基很深,中航信想抢份额,还得琢磨新打法。
四、关键问题:航旅纵横能成 “新引擎” 吗?
1亿用户 + 官方直销平台,有戏吗?
最后聊聊大家熟悉的航旅纵横—中航信旗下的 “明星产品”,现在激活用户超 1 亿,相当于每14个中国人里就有1个用它查航班、值机。
2025年它搞了个大动作:
上线“民航官方直销平台”,整合了37家国内航司的机票资源,目标是做“民航版 12306”!
这平台有个亮点:不赚航司代理费,反而靠酒店预订、接送机、免税品购买这些“增值服务”赚钱。
比如你订完机票,它推个同机场的接送机,或者目的地的免税店优惠券,赚的是“流量变现”的钱。
但问题也存在:航旅纵横早就想做商业化,可之前受限于体制机制、股权结构,一直没搞出大动静。
这次的“官方直销平台”能不能成?关键看两点:
能不能拉来更多航司?
现在只有37家,要是能把所有国内航司、甚至国外航司都拉进来,用户就不用再下十几个航司APP了,粘性肯定涨。
价格是不是真的有优势,对比其他OTA平台,恐怕还要真的有价格优势才行,至少不能比其他家的贵。
增值服务能不能“打动人心”?
别光推广告,得真有用—比如机票退改更方便、酒店能拿到独家优惠,这样用户才愿意花钱。
要是这三点能做到,航旅纵横说不定真能帮中航信打开“第二增长曲线”,毕竟1亿用户的基本盘摆在这,潜力可不小!
中航信的“榜首”稳吗?
2025上半年的 “第一”,是中航信靠“垄断市场+核心业务稳”拿下来的,但国际业务、业务结构的问题也得重视。
至于航旅纵横,这次的“官方直销平台”是个好机会,能不能抓住就看后续运营了。
你平时用航旅纵横吗?觉得它的新功能好用吗?评论区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