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老张聊文旅,作者:张君
 
文旅产业作为重要的现代服务业,在提升城市形象、增加就业方面效果显着,也自然成为很多地方考虑的优选产业,造成了有条件的地方要发展旅游,没有条件的地方创造条件也要发展旅游的局面,甚至有些县市无中生有,不惜重金投入,力求打造成为支柱产业,但县级市先天条件的差异决定了很多县级市理念认知偏差,忽视了做旅游产业的深层逻辑,即首要工作是做市场蛋糕而非分蛋糕的问题,发展县域旅游要因地制宜。
 
县域旅游发展的市场空间有其天花板,今时今日若不顾客观基础条件,寄希望通过主观能动性,盲目大投资发展旅游,往往会适得其反。
 
一、县域旅游发展的市场空间
 
1、旅游资源等级
 
县域旅游资源(无论自然资源还是文化资源)只有在周边大区域内具有垄断性和不可复制性,才具有未来的市场号召力和变现能力,才具备开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区位和交通状况
 
周边2小时车程内有无大的城市,大的城市代表了潜在消费客群,直接决定了项目投资回收周期的长短;交通的便捷度也是重要的因素,尤其是高铁便捷度,当然交通是把双刃剑,存在顺逆之变,没有好的旅游项目产品,交通的便捷度优势就会转化为劣势,游客可以更快的离开,停留的可能性更小。
 
3、产业成熟度
 
旅游是一个长线投资,通常作为引流性功能,旅游若能和其他产业更好的融合和联动,则可以通过与其他产业链的联动发展,覆盖前期的旅游投入。
 
4、大区域旅游线路中的功能角色定位
 
若县域旅游资源与周边区域的资源具有互补性,可以在周边大区域旅游线路中承担一定的功能角色,则县域旅游发展面临的巨大的市场机会和发展空间。
 
5、立足于宏观市场环境
 
举个例子,之前的诸多演艺如印象系列做的比较有影响力,主要得益于时代红利,经济上行周期,旅游市场以团队出行为主,未发展到散客自由行时代,演艺产品相对少,属于卖方市场,只要演艺产品的落位选址没有大问题,加之张艺谋等名导的加持,再深耕团队市场渠道,演艺项目就可以较好的活下去。
 
当下经济下行,消费降级,旅游市场处于散客自由行时代,很多旅游项目也在市场下沉,旅游市场属于买方市场,大投资旅游项目落位县级城市,项目的后期运营压力和竞争就比较大。
 
6、受限于经济支配能力
 
城市经济发展状况良好,人均收入较高,且当地房价与居民收入比值较为合理,居民就有一定的消费能力,县域旅游项目就有基础客群保障,旅游项目投资和运营就多了一道屏障。
 
7、天然时空差异问题不容回避
 
北方地域存在明显的淡旺季,这一问题不容回避,虽然有将旅游项目从室外搬到了室内的案例,但从游客行为规律来审视,冬季是游客出行的淡季,对项目的运营会产生较大的压力;对于地域季节性问题,尤其县域内的核心资源禀赋是自然性植物类型,则旅游淡旺季会更加显着,比如以油菜花、桃花等为核心资源的旅游景区,旅游旺季与植物花期呈现高度相关和一致性。
 
县域旅游在以上的客观基础条件下,发展旅游的市场空间是有限的,最终县域发展旅游还是要算账,旅游的大投入大产生,就不太适用县域旅游发展,尤其不能盲目大投资,盲目举债,最终背上沉重的债务负担。
 
二、县域旅游发展如何能够立天改命
 
县域旅游想要立天改命,需要深度思考以上核心问题,在充分剖析自身优劣势的基础上,根据周边大区域格局下的自身功能定位,以及其他产业与旅游融合的可能程度,通过尊重常识、尊重规律、尊重人性,无论是发展雪中送炭的旅游项目,还是发展锦上添花的旅游项目,通过做大旅游市场蛋糕,慢慢培育市场,使旅游市场健康可持续发展。
 
县域旅游要因地制宜地提升产品与服务,再配以科学的宣传营销,构建“产品内容+营销模式+至诚服务”模式,才是一个地方旅游发展的正解。与其执着追逐表面上的网红浪花,梦想着爆火出圈,不如把河床打得更坚实,道理相通,大道至简,就如同C等命配C等运,B等命配B等运,A等命配A等运,若C等命强行配A等运,结果将是昙花一现,终于沉寂。
 
县域旅游发展需要的是城市清醒的尊重文旅发展规律,掌握旅游经济运行基本规律,牵住旅游目的地建设的牛鼻子,通过日久见人心的文旅项目创新、文旅投资、基础建设、市场环境营造,尤其是有烟火气、新奇、参与性和体验感强、性价比高的项目产品。
 
掌握流量与留量密码,避免昙花一现,通过低调务实修炼基本功,让旅游目的地吸引力细水长流后又静水流深。逐步形成内涵丰富的旅游目的地,这样才能做到行稳致远。待到形成2-3天旅游结构的体验产品时,旅游的供给和需求就会动态平衡,文旅项目也有了生存的土壤,区域旅游格局也将随之改变,县域旅游发展才有更大的发展空间,立天改命也将从理想照进现实。

版权声明:劲旅网原创内容,如需转载请遵循劲旅网 版权声明 获得授权,未经授权,转载必究。
劲旅微信公众号

关注劲旅网微信公众号,与创新者同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