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公众号:航空翼席谈,作者:翼哥
2025年的中国民航业,内卷式竞争仍在持续。
高铁提速、布网的脚步一刻也不停息。
民航业的路在何方?
唯有国际市场,是比较优势之下民航业的必然选择。
6月下旬,暑运前夜,各大航司的出击战已然打响。
6月20日,上海浦东国际机场,东航MU243 航班的空客 A350 客机如矫健的雄鹰,划破长空。这架搭载 273 名国际旅客的宽体客机,承载着中国民航人的雄心壮志,直抵米兰马尔彭萨机场。至此,上海-米兰直飞航线正式加入东航 “空中丝绸之路” 版图。
海南航空不甘示弱,于6月29日重磅出击,恢复深圳—特拉维夫国际航线运营,以全球首家恢复飞往以色列的非以籍航空公司之姿,率先打破沉寂,也在中东航空市场的竞争中抢占先机。
国航则将目光投向中亚,精心布局。7 月 19 日,北京首都?塔什干航线将正式开通,航班号 CA777/8;同时,乌鲁木齐?塔什干直飞航线也将陆续启航。
在我国中西部地区,四川航空同样奏响奋进强音。6月30 日,3U3827 航班从成都天府国际机场起飞,成都=伊斯坦布尔=雅典航线正式开航。作为中国中西部地区首条通航雅典的航线,也是川航新开的第五航权航线,它凭借一张机票串联起三个国家,助力区域民航事业迈向新高度。
几乎同一天,6月30日,南航CZ3053 航班从广州白云机场顺利起飞,广州-塔什干直飞航线开通,230 名旅客搭乘首航航班开启中亚之旅。
2025年1-5月份,在国际市场运力投入同比增幅:
国航18.2%
东航25.7%
南航24.2%
海航65.4%
春秋44.9%
吉祥69.5%
最低的接近20%,最高的接近70%,这个增速令人瞠目。
而在国内市场运力投入同比增幅则是:
国航-1.5%
东航0.9%
南航0.3%
海航2.8%
春秋2.3%
吉祥-9.9%
最低的下降了10%,最高的也不过增长不到3%。
在国内、国际市场投入的如此反差,反映各家航空公司对国际市场的抢投。
这是中国航司基于战略考量与市场需求的主动出击,其大力投入国际航线的决心,,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与长远的发展逻辑。
从政策层面看,“一带一路” 倡议持续深化,为中国航司开辟国际航线提供了坚实的政策支撑与广阔的发展机遇。
国家鼓励民航企业加强与沿线国家的航空互联互通,通过航线网络的延伸,推动贸易往来、文化交流与人文合作。
航司积极响应政策号召,布局国际航线,既是履行社会责任,也是借势政策东风实现自身战略升级的必然选择。
同时,民航局等部门出台的一系列支持国际航空运输发展的政策,如航线补贴、时刻资源调配优化等,也为民航企业降低运营风险、拓展国际市场提供了有力保障。
从市场需求方面看,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出国旅游、商务出行的需求日益旺盛。
据相关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出境游人数持续增长,商务旅客对国际航线的便捷性、时效性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此外,国际贸易的蓬勃发展,使得跨境物流对航空货运的需求也不断攀升。
中国航司大力投入国际航线,正是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旅客和货主需求,抢占市场先机,扩大市场份额,提升盈利能力。
国际航空市场的竞争态势,也倒逼中国航司加速国际航线布局。在全球航空业竞争格局中,国外航空公司不断优化航线网络、提升服务质量,试图抢占更多市场份额。
中国航司若想在国际竞争中站稳脚跟,就必须积极拓展国际航线,提升国际市场竞争力。
通过开通更多直飞航线、加密热门航线航班频次,能够增强对国际旅客的吸引力,提升中国民航在全球航空网络中的地位,改变以往在国际航空市场中被动的局面。
加上国内市场受高铁的冲击,中小航司众多,过于内卷,也倒逼航空公司出海。
从欧洲到中东,从中亚到欧洲腹地,中国航司多点开花,全力出击。一条条新航线的开通,一架架航班的启航,不仅是中国航司拓展国际市场、提升全球竞争力的生动实践,更是中国民航业蓬勃发展、积极融入全球航空网络的有力见证。
未来,中国航司必将继续乘风破浪,在国际航空舞台上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