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丁说旅游,作者:丁盟

在快节奏、高压力的现代生活中,年轻人的情绪需求逐渐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旅游,作为一种能够让人暂时抽离日常生活的方式,正被赋予更多情绪价值的期待。而“共情”与“懂得”,是解锁这一价值的关键密码,它们让旅游不只是身体的位移,更是心灵的栖息与滋养。

一、理解年轻人的情绪诉求

(一)压力释放的渴望

当代年轻人在学业、职场、社交等多重重压下,内心紧绷如满弦之箭。长时间的高强度运转,使他们急需一个出口来疏解积压的负面情绪。例如,在大城市奋斗的白领,每日面对 KPI 的考核、复杂的人际关系以及高昂的生活成本,焦虑、疲惫如影随形。旅游能让他们暂时摆脱这些压力源,置身于全新的环境,让身心得以舒缓。无论是漫步在宁静的海边,听着海浪拍岸,还是穿梭在青山绿水间,呼吸着清新空气,都能有效驱散内心的阴霾,重拾内心的平静与安宁。

(二)对新鲜体验的追逐

成长于信息爆炸时代的年轻人,接触了海量的多元文化与生活方式,这激发了他们对新鲜事物的强烈好奇心。他们渴望突破日常的单调与重复,去探索未知,体验新奇的活动,以此拓宽视野、丰富人生阅历。像是一些极限运动旅游项目,如跳伞、潜水、攀岩等,能给年轻人带来强烈的刺激感与成就感;又或是参与异国他乡的传统节日庆典,深入感受当地独特民俗风情,满足他们对不同文化的探索欲,为生活增添绚丽色彩。

(三)社交与归属感的追寻

在虚拟社交盛行的当下,年轻人虽看似连接广泛,却常陷入情感疏离的困境。他们一方面享受着网络社交的便捷,另一方面又渴望真实、深度的人际互动与归属感。旅游可以成为搭建社交桥梁的纽带。例如,参加旅行团、户外拓展活动或是入住特色民宿,都有机会结识志同道合的伙伴,分享旅行中的喜怒哀乐,在共同的经历中建立真挚的友谊,找到群体归属感,填补内心的情感空缺。

二、旅游产品设计:融入共情与懂得的理念

(一)主题旅游线路定制

根据年轻人的兴趣爱好与情绪需求,设计个性化主题旅游线路。比如“动漫迷朝圣之旅”,将热门动漫中的经典场景取景地串联起来,从日本京都的哲学之道(《千与千寻》场景原型之一)到东京的秋叶原动漫街,让动漫爱好者们沉浸在二次元世界与现实交织的奇幻之旅中,满足他们对动漫文化的热爱与情怀,这种精准的情感对接能瞬间点燃他们的热情,让他们在旅途中感受到被理解、被懂得的喜悦。

又如“治愈系乡村慢生活之旅”,安排游客入住田园民宿,体验农耕劳作、手工制作、乡村市集等慢节奏活动。远离都市喧嚣,让年轻人在亲近自然、感受宁静的过程中,舒缓焦虑情绪,重拾内心的平和与满足,为他们打造一个远离快节奏生活的精神避风港。

(二)互动体验项目打造

增加旅游过程中的互动性与参与感,让年轻人不再是被动的观光者,而是主动的情感体验者。以“非遗文化传承体验营”为例,邀请当地非遗传承人现场教学,让游客亲手制作剪纸、刺绣、陶艺等工艺品。在动手实践中,年轻人不仅能深入了解传统文化魅力,还能在与传承人的交流互动中,聆听背后的故事与情感,传承人倾注其中的匠心与热爱能引发他们对传统技艺的敬意与共鸣,同时也在创作过程中收获成就感与乐趣,为旅途增添难忘的情感记忆。

或是推出“星空下的故事分享会”,在露营旅游中,夜晚围坐在篝火旁,鼓励游客分享自己的旅行故事、人生经历或情感感悟。这种开放的交流氛围,能让年轻人打开心扉,在他人的故事里找到共鸣,在分享中获得情感支持与理解,增进彼此之间的情感联结,让旅游成为一次温暖的心灵聚会。

(三)情感化旅游纪念品开发

精心设计具有情感价值的旅游纪念品,使其成为年轻人珍藏旅行回忆、寄托情感的载体。比如定制的“心情旅行日记”,除了记录行程安排外,还配有精美的手绘插画、当地特色贴纸以及情感引导语句,鼓励游客在旅途中写下自己的心情感悟、有趣见闻等,将旅行中的点滴情绪收纳其中,日后翻阅时,能瞬间唤起当时的情感画面。

还有“声音明信片”,游客可以录制自己想对亲人、朋友或未来的自己说的话,制作成明信片寄出。当收信人收到这份特殊的礼物,听到游客真挚的声音与话语时,情感得以跨越空间与时间传递,让旅游不仅仅是视觉的享受,更是情感的深度交流与留存。

三、旅游服务优化:传递共情与懂得的温度

(一)贴心的行程规划建议

旅游服务人员应深入了解年轻人的喜好、旅行目的以及情绪状态,为他们提供量身定制的行程规划建议。比如,对于一群想要放松减压的年轻朋友,推荐先前往宁静的温泉度假村,安排舒适的泡汤时段,舒缓全身肌肉与精神紧张;随后再规划周边的轻松徒步、美食探索活动,让行程张弛有度,既满足放松需求又增添趣味性。在沟通过程中,服务人员要用耐心、细致且富有同理心的态度,让年轻人感受到被关注、被理解,仿佛是贴心好友在为他们出谋划策。

(二)情感陪伴式导游服务

导游不再只是知识讲解者,更是旅途中的情感陪伴者。培训导游具备共情能力,能在旅途中敏锐捕捉年轻人的情绪变化,及时给予关心与疏导。例如,当团队中游客出现疲惫、烦躁情绪时,导游可以适时调整行程安排,增加休息时间或组织轻松有趣的互动游戏,调节氛围;在游客分享旅行中的小插曲或个人故事时,认真倾听、积极反馈,与他们建立情感共鸣,让整个旅途充满温暖的人际情谊,使年轻人在异乡也能感受到熟悉的关怀与懂得。

(三)个性化餐饮与住宿安排

在餐饮方面,根据年轻人的口味偏好、饮食需求以及情感诉求,提供个性化选择。比如,为追求健康生活的年轻群体安排有机蔬菜套餐、低糖甜品等;或是为喜欢社交的游客组织美食分享会,让他们在品尝当地特色美食的同时,结交朋友、交流情感。

住宿上,除了常规酒店民宿,还可打造特色主题住宿,如“星空泡泡屋”,让年轻人躺在透明的泡泡屋内,仰望浩瀚星空,满足他们对浪漫、新奇体验的向往;或是“宠物友好型民宿”,让爱宠的年轻游客能与萌宠相伴旅行,享受温馨欢乐的时光,在住宿细节中融入情感关怀,提升旅游的整体情绪价值。

四、旅游营销传播:以共情与懂得触动心灵

(一)真实情感故事营销

在旅游广告与宣传中,摒弃生硬的产品功能介绍,转而以真实、细腻的情感故事打动年轻人。例如,拍摄一支“青春记忆之旅”的广告短片,讲述一群大学室友在毕业多年后,因一次故地重游的旅行,重新拾起校园时光里的纯真友谊、青涩爱情以及那些追逐梦想的热血瞬间。通过展现旅途中他们的真实情绪流露、回忆碰撞,引发同龄人对青春情感的共鸣,激发他们对类似旅行的向往,让旅游产品成为他们珍藏青春情感的媒介。

(二)社交媒体情感互动营销

利用社交媒体平台,开展与年轻人的情感互动活动。比如发起“旅行中的小确幸”话题挑战,鼓励用户分享自己在旅途中遇到的令人心动的瞬间,如陌生人的善意、意外的美景邂逅等,并设置抽奖、点赞等激励机制。旅游品牌积极参与评论、转发,与用户建立紧密的情感连接,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传播了品牌,更让年轻人感受到被重视、被懂得,将旅游与积极向上的情绪关联起来,吸引更多潜在游客。

(三)情绪价值导向的品牌塑造

旅游品牌在塑造过程中,将情绪价值作为核心卖点之一。例如,一个主打“治愈系旅游”的品牌,其宣传口号、视觉形象(如采用柔和温暖的色彩、治愈系的插画风格)以及服务理念都围绕着为年轻人提供心灵慰藉展开。在市场推广中,不断强化这一情绪价值定位,让年轻人一想到想要放松心情、寻找情感寄托,就会联想到该品牌,从而在竞争激烈的旅游市场中脱颖而出,占据年轻人心智中情感旅游的高地。

五、研究年轻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和行为逻辑

(一)注重性价比与实际价值

年轻人在旅游消费中更加审慎精明,注重性价比和实际价值。他们会在旅游产品选择上进行多渠道比价,寻找价格合理且品质有保障的选项。例如,在预订酒店时,会同时参考多个预订平台的价格和用户评价,选择性价比高的住宿;在购买旅游纪念品时,也会关注产品的实用性和价格是否匹配,避免冲动消费。这种消费习惯反映了他们对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对自身经济状况的清晰认知,旅游服务提供商应关注这一特点,提供透明合理的价格体系和高性价比的产品与服务,以满足年轻人的需求。

(二)重视他人评价和推荐

在旅游决策过程中,年轻人会先查攻略再购买,重视他人评价和推荐。他们会通过旅游攻略网站、社交媒体群组等渠道,了解其他游客的旅行经验、景点推荐和注意事项等信息,以此作为自己决策的重要参考。例如,在选择旅游目的地时,会参考旅游博主的游记和视频,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美食特色和游玩项目;在选择旅行社或旅游套餐时,会查看其他消费者的评价,评估服务质量的可靠性。这种行为逻辑体现了他们对信息透明度和可靠性的需求,旅游企业可以通过建立良好的口碑营销体系,积极鼓励游客分享真实的旅行体验,提高品牌在年轻人中的信任度和影响力。

(三)追求绿色可循环生活

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年轻人在旅游中也倾向于选择绿色可循环的生活方式。他们更愿意参与可持续旅游项目,如生态徒步、环保志愿者活动等,减少旅游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在住宿方面,会选择环保型酒店或民宿,这些住宿场所采用可再生能源、推广节能减排措施等,符合年轻人的环保理念。此外,他们还会在旅游过程中践行低碳出行,如选择公共交通、骑行或步行等方式游览景点,既享受旅行的乐趣,又为环境保护贡献力量。旅游行业应积极响应这一趋势,开发更多绿色旅游产品和服务,倡导环保理念,与年轻人共同推动可持续旅游的发展。

(四)为情绪价值消费

近三成年轻人会为情绪价值消费,他们愿意为一次能带来愉悦、放松、感动等情绪体验的旅行支付更高的费用。例如,为了一场心仪已久的音乐节之旅,会不惜花费高额的门票费用和交通住宿成本;为了在豪华度假酒店享受高品质的休闲时光,会放弃选择价格更为低廉的普通酒店。这种消费行为背后,是年轻人对情感满足和精神愉悦的高度重视,他们认为旅行不仅是一次身体的移动,更是一次心灵的滋养。旅游从业者应深入挖掘年轻人情绪需求,设计具有独特情感价值的旅游产品,如打造主题鲜明的情感之旅、提供个性化的贴心服务等,满足他们对情绪价值的追求。

(五)偏爱“精细养生”

年轻人对健康养生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在旅游中也体现出“精细养生”的特点。他们会选择一些具有养生功效的旅游活动,如温泉疗养、瑜伽静修、中医养生体验等,将旅行与健康保养相结合。在饮食方面,会注重选择健康、营养的食品,如有机蔬菜、天然水果、全谷物等,避免过度油腻和高热量的食物。旅游目的地也会倾向于选择自然环境优美、空气清新的地方,如山区、海边、森林等,以享受大自然的清新与宁静,促进身心健康。旅游行业可以针对这一需求,开发养生旅游套餐,提供专业的养生指导和服务,打造健康与旅游融合的新模式。

旅游为年轻人提供情绪价值,是一场以“共情与懂得”为钥匙的心灵探索之旅。理解他们的压力、渴望、孤独与梦想,将这些情绪诉求融入旅游产品的设计、服务的优化以及营销的传播中,让每一次旅行都能成为年轻人情绪的栖息地、心灵的滋养所。

在这个过程中,旅游行业也在不断进化,从单纯的经济产业向人文关怀与情感服务融合的复合体转变,为年轻人构建一个充满温暖、理解与欢乐的旅游世界,助力他们在探索远方的同时,也能找到内心的归宿,让旅游真正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治愈力量与情感寄托。

版权声明:劲旅网原创内容,如需转载请遵循劲旅网 版权声明 获得授权,未经授权,转载必究。
劲旅微信公众号

关注劲旅网微信公众号,与创新者同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