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公众号:民航之翼,作者:翼哥
2024年以来,随着民航业的快速复苏,各家航空公司、机场业绩都呈现大幅向好态势。
在这种情况下,大型机场、特别是上市机场纷纷实现了盈利。
与航空公司效益受票价、油价、汇率影响不同的是,机场的成本较为稳定,收入主要来自于航空公司的起降费以及其他非航空性收费。
总之,机场收入与飞机起降架次、旅客人数息息相关。
只要人多了,收入自然上来,效益自然好了。
所以,我们看到上海机场赚钱了,白云机场赚了,深圳机场、厦门机场、海南机场赚了。
不过,机场业中的大佬,曾经的我国最繁忙机场——首都机场还在亏损。
而且净亏损金额大大超出预期。
最近,首都机场发布2024年度业绩预告:
税前亏损约6亿元-约7亿元,较2023年17.2亿元减少10亿元左右。
净亏损约13.5亿元-16.5亿元,较2023年17亿元减少3亿元左右。
说实话,净亏损依然超过10亿元,超出市场预期。
对此,首都机场给出的解释是:
由于以前年度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可抵扣亏损无法在到期前获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进行抵扣,本公司于本年度转回了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导致所得税费用大幅增加,从而扩大了本年度的预期净亏损。
这话比较难理解,翼哥来解释一下:
简单来说,就是因为这些亏损,按照规定将来盈利的时候可以弥补以前亏损,用来少交税。
比如2024年亏了10个亿,2025年赚了10个亿。
2025年应该缴纳25%的所得税即2.5亿元。
但是因为2024年亏钱了,所以2025年盈利可以弥补去年的亏损,这一下就不要交税了。
这就是税盾。
所以,2024年计算净亏的时候,我可以把这个未来少缴纳的所得税算进去,不就是少亏了2.5亿元吗?
问题是,这个抵扣是有期限的。
最长结转年限8年。
也就是说,如果我一直亏损,而且亏损金额非常之大。
未来我即使赚钱,也弥补不了这个亏损。
因为首都机场已经连续5年亏损,而且金额较大,未来几年内,很难弥补这个亏损。
所以我不仅没法减少所得税,今年甚至还要把以前扣除的所得税转回来,就变成了多亏了。
当然,这个不影响税前利润,也不影响现金流!
实际上,2024年首都机场表现还不错。
2024年,首都机场:
旅客吞吐量6737万人次,同比增长27.4%。
货邮吞吐量144万吨,同比增长29.3%。
起降架次43万架次,同比增长14.2%。
客流量相当于2019年的67%。
其实生产量恢复到2019年2/3已经非常不错了,毕竟有了全新的大兴机场分流。
即便分流影响,首都机场还是我国前三繁忙机场,按理说效益应该不会太差。
对机场来说,成本尤为刚性,主要来自于折旧、维修、安保费用、水电、人工成本等等,每年的变化不大。
其实,对首都机场利润影响最大的是免税店这块收入。
翼哥早就认为:
机场免税店红利一去不复返了。
人流的红利和单客消费的红利都一去不复返了。
一是没那么多国际客了。
二是即使有许多出国游的,穷游的人很多,大把撒钱购买免税品的时代过去了。
更重要的时免税品的竞争也比以前更加激烈了。
市内免税店、跨境商品、海南自贸港等等,大家都在打这块注意,而购买力又不如以前。
机场还想依靠免税暴利,难啊!
实际上,上海机场、首都机场、海南机场曾经免税收入都不错的机场都遭遇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
总之,虽然民航业已大幅回升,但首都机场仍在亏损!
2024年,首都机场利润总额还亏了6、7个亿。
2025年,首都机场能否扭亏为盈,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