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公众号:民航之翼,作者:翼哥
一说起东北,大家就会说投资不出山海关,或者是逃离东北,在这种情况下,民航似乎很难说有多大发展。
不过,东北作为共和国长子,老工业基地,如何振兴一直是人们热议的话题。
直至2017年8月,林毅夫领衔的北大新结构经济学研究中心团队,历时一年多调查研究,发布了30多万字的《吉林省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研究报告》,为吉林转型升级开出新药方。
没想到“一石激起千层浪”,林毅夫率领研究团队开出的这一剂猛药,引来经济学界大论战。
很多学者争论的焦点在于东北该发展什么样的产业,是不是林所提的轻纺工业。
其实,东北的核心问题恐怕不是产业的问题。
至于什么问题,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
这并不意味着东北人就放弃了发展,事实上,东北的民航业正上演一场激烈的角逐。
一、航空公司之争
实际上,东北的民航业相对其他地区,似乎有些冷静,就是四轮航空公司组建大浪潮过程中,东北的大地上也没有太多的资本投身此中。
特别是在2002年民航大重组,北方航空并入南航后,在东北广袤的土地上,再无航空公司。
但这并不意味着,东北的民航业就无人问津。
直到2004年,民航总局放开新建航空公司的大门,特别是向民营资本开放,东北航空的机会来了。
一是东北航空的变迁
2005年10月,东北航空成立,基地在沈阳。
期间,虽然经历过许多波折,但最终还是飞起来了。
2007年11月,东北航空首航。
东北航空很快就陷入困境。
在国际金融危机、原油价格上涨等冲击下,东北航空资金面临断裂,加上民营大股东也遭遇冲击,急于将股权脱手。
2009年12月,东北航空陷入经营危机,停飞所有沈阳的航线。
最终由川航和河北方面联手拿下东北航空。
2010年,四川航空与河北冀中能源合作,重组东北航空。
自此,东北航空更名为河北航空,主基地也搬迁至河北石家庄。
二是大连航空的组建
当同省大哥沈阳将本土航空公司交了出去的同时,大连打起了组建航空公司的主意。
不过,有了东北航空的前车之鉴,大连方面决定找一个实力强大的靠山。
最终,2011年,大连方面与国内民航的大佬国航合作组建大连航空公司。
大连航空注册资本10亿元,国航持股80%,大连保税正通持股20%。
2011年8月,大连航空成立,同年12月31日,大连航空成功实现首航。
大连航空使用的独立承运人代码,但商业两三字代码均使用的国航的CA和999。
不过,大连航空的发展速度缓慢,直到今天也只拥有13架B737飞机。
三是龙江航空的沉浮
眼看辽宁方面陆续组建本土航空公司,要打造东北亚航空枢纽的哈尔滨自然不甘落后。
2014年9月,民营老板张玉铭组建了龙江航空,注册资金8亿元。
2016年6月30日获得经营许可证,2017年2月9日获得运行合格证,2月10日正式投入运营。
自成立以来,因为经营困难,资金匮乏,龙江航空遭遇了诸多司法纠纷。
2020年底,龙江航空因与投资方之间的纠纷,被诉诸法院,哈尔滨中级人民法院决定对龙江航空98%股权进行拍卖。
由此成为我国民航业第一家被拍卖的民营航空公司。
经过两次拍卖,江苏艾方最终竞得股权,并将注册地迁至南京。
不过,没有人伸出合作的橄榄枝。
2023年,龙江航空又将注册地迁至山西。
据说,龙江航空已和太原方面谈成了初步合作意向,但未来究竟能否发展好,真的很难说。
四是新东北航空的坎坷
虽然,2015年,东北航空试图重出江湖。
一家名叫辽宁航杰教育投资有限公司的民营企业要组建东北航空,时至今日,东北航空仍没获准生证。
不过,东北航空发生纠纷数百起,绝大部分是东北航空败诉。
因此,自2019年以来,法院对东北航空及其法定代表人发出高达44次限制高消费令。
新的东北航空尚未起飞,已然陷入泥潭。
不管如何,东北本土航空组建、起飞都是从沈阳、哈尔滨、大连这三个城市开始。
二、航空枢纽之争
一直以来,各地围绕航空枢纽的争夺日趋激烈。
相比较其他地区,东北地区的航空枢纽似乎不那么令人关注。
不过,东北第一航空枢纽之争丝毫不比其他航空枢纽的竞争弱。
当我们把时间拨回到世纪初2000年,那时候的东北三强的民航旅客吞吐量是这样的:
大连275万人次,全国排名12位。
沈阳242万人次,全国排名16位。
哈尔滨157万人次,全国排名23位。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这样的排名:
第一大连,第二沈阳,第三哈尔滨。
不过由于东北经济的没落,东北民航在全国的排名日渐下滑。
东北三大机场之间的差距也越来越小。
到了2014年,东北三强的民航旅客吞吐量是这样的:
大连1355万人次,全国排名20位。
沈阳1280万人次,全国排名21位。
哈尔滨1224万人次,全国排名23位。
有意思的是,哈尔滨的排名仍然不变,但大连、沈阳的排名却持续下滑。
随着哈尔滨在东北民航地位的提升,哈尔滨机场的旅客吞吐量也在持续上升。
到了2019年,东北三强的民航旅客吞吐量均超过2千万人次,是这样的:
哈尔滨2078万人次,全国排名21位。
沈阳2054万人次,全国排名22位。
大连2008万人次,全国排名24位。
如果从旅客吞吐量来看,东北地区超过2000万人次的机场也就三座。
不过,三家排名完全掉了个个。
在经历了疫情的冲击之后,到了2023年,东北三强的民航旅客吞吐量是这样的:
哈尔滨2081万人次,全国排名22位。
沈阳2056万人次,全国排名23位。
大连1613万人次,全国排名27位。
总体看来,这么多年,哈尔滨的地位基本稳固,而大连的排名则是每况愈下。
更为关键的是,哈尔滨机场已经成功实现了逆袭,从第三变为第一。
进入2024年,东北三大航空枢纽,特别是沈阳与大连之间的角逐日趋激烈。
2024年上半年:
沈阳桃仙,1159万人次,同比增长20.5%。
哈尔滨太平,1150万人次,同比增长18.2%。
沈阳桃仙机场以9万人次的优势领先。
进入暑运,双方的争夺更趋激烈。
7月份:
沈阳桃仙,226.3万人次,同比增长18.51%。
哈尔滨太平,226.05万人次,同比增长29.75%。
8月份:
沈阳桃仙234.12万人次,同比增长11.03%
哈尔滨太平231.68万人次,同比增长10.81%
沈阳桃仙仍保持一定领先优势。
不过,冬天还没到来,哈尔滨的冰雪优势还没发挥,所以没到最后,谁更胜一筹也很难说。
但是,哈尔滨在某些方面的优势或许已占了优势,就是地缘优势。
哈尔滨机场由于地处东北亚的特殊地理位置,使其在打造东北地区国际航空枢纽方面具有了先发优势。
8月底,民航局联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关于推进国际航空枢纽建设的指导意见》。
意见进一步明确了“3+7+N”国际航空枢纽功能体系建设,对国际航空枢纽的功能定位进行了细化和深化。
北京、上海、广州3城为国际航空枢纽全方位门户型机场
成都、深圳、重庆、昆明、西安、乌鲁木齐、哈尔滨等7城市为国际航空枢纽门户复合型机场
大连、南京、杭州、合肥、福州、厦门、济南、青岛、武汉、长沙、南宁、海口等若干区域航空枢纽功能性机场
有意思的是,东北三强中,哈尔滨、大连都出现在了枢纽城市的名单,沈阳并没有出现。
不过,翼哥认为沈阳应该属于若干区域航空枢纽功能性机场中的一个。
从官方定位来看,哈尔滨至少要高出沈阳一个等级。
不过,定位是官方给的,至于发展成什么样,还要靠自己努力。
哈尔滨、沈阳的东北第一航空枢纽之争还将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