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2021年,“元宇宙”是最受关注的概念,没有之一。

游戏、影视、区块链、物联网、人工智能,以及文旅等诸多行业,都在元宇宙的畅想中跃跃欲试。

那么,元宇宙真的代表未来吗?肯定能成为趋势吗?他的断言是怎么出现的?作为元宇宙元年的2021年究竟发生了什么?

我们首先梳理一下,三家国际科技巨头针对元宇宙都做了什么。

Roblox罗布乐思做了什么?

2021年3月,世界最大的多人在线创作游戏社交平台Roblox在美股上市,他在中国是与腾讯共同成立的合资公司叫“罗布乐思”。

Roblox的CEO Baszucki巴斯祖齐为元宇宙做出了一个开篇性的断言。他认为,成为元宇宙至少要满足下面八个特征:

身份(Identity)、朋友(Friends)、沉浸感(Immersive)、低延迟(Low Friction)、多元化(Variety)、随地(Anywhere)、经济系统(Economy)、文明(Civility)。

在当前的场景下,我们只有通过与设备连接,才能进入虚拟世界。

Nvidia英伟达做了什么?

2021年4月,Nvidia英伟达做了一场视频发布会,主讲人是CEO黄仁勋。8月12日,Nvidia英伟达公开了这场4月发布会的幕后纪录片。原来,在发布会上的演讲视频中,黄仁勋及厨房场景是由计算机生成的。

“黄仁勋骗过了全世界”相关话题,一度冲上微博热搜,网友惊呼“如此逼真的黄老板竟然不是活人”。不过,随后NVIDIA英伟达即表示,虚拟人只出现了14秒,其他部分全部为真人演讲。其实这14秒,暗示元宇宙的硬件基础正在逐步成型,这足以令人精神鼓舞。

11月9日被称为“人工智能及高性能计算顶级技术盛会”的NVIDIA GTC大会上,黄仁勋公布了一系列最新AI技术和产品,并推出全新虚拟化身平台Omniverse,这被业界视作元宇宙基建的关键平台。

Facebook做了什么?

2021年10月28日,Facebook 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宣布,公司将更名为 Meta。他公开宣称:“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希望我们被视为一家元宇宙公司。”这是本年度,对于元宇宙最硬核的断言。

告别Facebook,拥抱元宇宙,是扎克伯格为公司的下一个十年所下的重大赌注。

扎克伯格为什么这么做呢?早在2014年7月,Facebook便斥资20亿美元收购了VR设备制造商Oculus,这次收购被看作是Facebook进军虚拟世界的关键举措。还记得2016年最热的科技产品是什么吗?就是VR穿戴式虚拟现实设备。

2016是VR元年,概念满天飞,资本入局也格外积极,但真实的用户普及度却从未“起飞”过,甚至在随后,VR严重遇冷。

7年过去,Facebook围绕VR下的这盘大棋终于有了复苏的机会,因为VR设备被普遍认为是进出元宇宙的主要终端——这又让我们回到了第一个Roblox那里,“只有通过与设备连接,才能进入虚拟世界”。

以上三家公司涉足元宇宙,说明了什么?

元宇宙的趋势不一定是绝对的,这很明显是全球顶级的游戏平台、科技公司以及硬件厂商们心照不宣的营销手段,这种营销断言让市场坚定了信心,让用户相信“元宇宙”就是未来。

法国社会心理学家古斯塔夫·勒庞在《乌合之众》一书中写道:要将思想和信念,比如现代社会理论,植入群体头脑之中,领袖们采取的方式各不相同,总体而言,他们有以下三种手段可以援用:

断言。

元宇宙概念就打造的非常扎实:有理论基础、有上溯历史、有使用场景、有硬件支持、有影视IP,还有大量的资金助力。每年行业各大高峰论坛中,台上的演讲者大多数都是在释放断言。说起未来的旅游趋势:互动、沉浸、体验、社交、治愈、逃离现实、寻求刺激……

这些断言都是正确的吗?

当然不一定。我们生活在超高维的时空里,单纯的一个观点绝对不足以概括未来趋势,这只能是我们的目标或愿景。但想获得足够高的影响力,尤其是成为引领潮流的意见领袖,提出断言,是必经之路。

断言可以是预测趋势,也同样可以是展现优势。正宗驴肉火烧是保定,盐水鸭是南京,螺蛳粉是柳州,胡辣汤是逍遥镇……

那别的地方做的就不好吃了吗?

当然不是,其目的只是想获取这个领域的话语权。

无论如何,宣传伊始的断言,就是吹响了做群体领袖的号角。为了让产品抢占先机占领心智高地,从断言开始。

重复。

“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什么?”

“好好学习,下句是什么?”

“加油站禁止打电话,科学依据是什么?”

前两个你都能不假思索的回答上来,第三个你明明回答不出科学依据,但依然遵守“加油站禁止打电话”。

这就是重复的功劳,电视广告、教室黑板、加油站工作人员,都在重复的提醒你这些概念。

恶贯满盈的纳粹德国宣传部长戈培尔,被称为“宣传的天才”,他最臭名昭着的名言就是“谎言重复一百遍就变成了真理”。纳粹时期,戈培尔正是通过这种方法成功给群众洗脑。学术界定义为“戈培尔效应”,是指以语言或非语言的方式,重复地向他人发出信息,受众无意识地接受了这些信息,从而做出特定的心理或行为反应。

当然,重复不是只给我们带来麻烦。

华与华营销公司董事长华杉认为“只有不断重复的,才有价值,才能形成文化。重复才是最快建立品牌影响力的方法”。

2021年元宇宙重复的次数有多少我们无从查起,通过百度指数和360趋势平台的公开数据来寻找端倪。下面是从2020年1月1日到2022年1月1日之间“元宇宙”关键词的网络活跃变化:

▲来源:百度指数

▲来源:360趋势

“元宇宙”这个词在2021年4月之前根本没触发指数响应,直到9月曝光量突然飙升,说明网络中对于“元宇宙”关键词的搜索、资讯、新闻成为热点,众多信息重复曝光,促进了概念的迅速扩散。重复的次数足够多,才形成“元宇宙元年”这样的集体记忆。

全民参与重复最多的活动就是节庆,大多是以“年”为长度单位的重复。

清明节、七夕节、中秋节,都有上千年的历史。拿节庆做重复活动在文旅行业屡见不鲜,只不过我们需要更深层次的挖掘意义,从而形成文化,爱迪生有一句名言“天才总是在重复中找到灵感”,就是这个意思。

传染。

你观察身边人的姓名,叫“建国、爱国、和平”的往往是50年代出生;叫“建、伟、刚”的往往是70年代出生;叫“贝贝、菲菲、丽丽”的往往是80年代出生;90年代以后,很多取名“昊然、一凡、欣宜”。

问题来了——为什么?

这些名字没有好坏之分,而且都是免费的,没有价值差异。同样,也没有任何一个叫“欣宜”的动画IP,更没有任何广告推销让父母给孩子取名叫“昊然”。

我有一个博士朋友,大学教授。在家冥思苦想,最终为新生的女儿取名“梓轩”。他自诩说:“咱毕竟是博士,学问大,为孩子取名一定得与众不同。”后来,带孩子去楼下晒太阳,发现小区里面叫“梓轩”的小朋友,他家是第四个。

为什么父母都不约而同的给孩子取了一样的名字呢?

这就是模仿,甚至在无意识下进行了模仿。我的博士朋友其实想绕开“模仿”,去做“分化”,结果没想到其他的父母也是这种心理,最终“分化”成为了新的“模仿”,大范围的模仿,就扩大成传染。

被沃顿商学院称为“钢铁教授”的乔纳·伯杰举过这样一个例子:

当人类还是猿人,还住在大森林、大草原的时候,突然身边有同伴发出警报,喊完立刻开始飞奔,这时候你会跑去查看那个危险的源头是一只老虎还是一只狮子吗?不会,你要做的就是跟着同伴一起跑。

这是社会影响的原始版本,也是社会影响的第一种结果——模仿,你干什么,那我就干什么。

除了开篇提到的公司以外,微软、苹果、索尼、字节跳动、网易、百度等都在入局元宇宙,他们谁模仿谁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些大厂的身份信号向社会表明了态度,他们足够引发元宇宙概念更大范围的传染。

文旅是一个非常容易“传染”的行业,选对具有鲜明“身份信号”的代言人,再制造可模仿的行为,传染效应自然能应运而生。

我们身边像这样从营销试水到影响社会的案例也有很多,有一开始不被看好却大获成功的,比如增强现实AR技术,我们手机的美颜滤镜就是最广泛的应用;也有一开始极力推崇却大失所望的,比如曾经微软押注Kinect体感技术,乔布斯寄予厚望的平衡车项目……

文旅行业没必要陷入元宇宙“脑机接口”“终端设备”“虚拟社交”等高难度的并不擅长的领域,单单从营销脉络入手学习:

2021年,元宇宙给我们上了精彩的一课,他拥有了成功产品几乎所有的先决条件,万事俱备——他由一个营销概念出发,集全世界科技之光,正在努力融合成为我们新的生活方式。

2022年,我们,等风来。

(作者简介:聂鹏,文旅营销职业经理人。曾任万达集团、途家网、隆基泰和、野三坡等企业高管。唐山师范学院资源管理系客座教授。《漏洞》《黄雀》《九月》等电影短片制片人、编剧。)

版权声明:劲旅网原创内容,如需转载请遵循劲旅网 版权声明 获得授权,未经授权,转载必究。
劲旅微信公众号

关注劲旅网微信公众号,与创新者同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