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破同质化困局、实现差异化突围
文旅要闻 丁说旅游 2025-04-29 09:59:30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丁说旅游,作者:丁盟

在当下文旅行业蓬勃发展的浪潮中,却暗藏着一个让人头疼的魔咒:景区、古街、民宿等文旅项目仿佛陷入了复制粘贴的怪圈。无论你走到哪个城市的景区,文创雪糕的身影无处不在;穿梭在古老街道上,义乌小商品充斥着各个摊位;而那些标榜“禅意” 的民宿,招牌相似,风格难辨。游客们兴冲冲地踏上游程,一路走来却常常觉得眼前景象似曾相识,兴致全无。然而,这并非意味着文旅市场走向末路,相反,这是一个打破同质化困局、实现差异化突围的黄金机遇期。

一、文化基因才是真底牌(从“抄作业” 到 “挖祖坟”)

文化,是一座城市、一个地区最独特、最深沉的印记,是文旅产品的灵魂所在。以西安大唐不夜城为例,它的爆火绝非偶然。在众多步行街一味追求华丽霓虹灯装饰之时,大唐不夜城另辟蹊径,将1300 年前的《唐会要》当作剧本杀的剧本,以真实历史为依托构建整个文旅项目。从风靡全网的 “不倒翁小姐姐”,其灵动的舞姿仿佛从唐代画卷中走出,到精彩绝伦的 “房谋杜断” 情景剧,每一个演员都仿佛是行走的《资治通鉴》,举手投足间尽显大唐风华。

他们成功的秘诀在于:其一,把考古报告当产品说明书,深度挖掘历史的真实细节,还原出最地道的唐代文化场景,让游客感受到原汁原味的历史韵味;其二,让游客变群众演员,不再是走马观花的旁观者,而是亲身融入其中,与演员互动,沉浸式体验大唐盛世的繁华;其三,把抖音当宣发主战场,利用短视频平台的传播力,让大唐不夜城的精彩瞬间迅速走红网络,吸引无数游客前来打卡。

实操起来也有明确的步骤:首先,像用放大镜一样去寻找那些独特的文化元素。它们可能藏在你们镇上那位手艺精湛的老裁缝的一针一线间,隐匿在方言里独特的古老词汇之中,亦或是县志中那些鲜为人知却充满趣味的奇闻轶事,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线索,都是潜在的文化宝藏。

其次,要当好“文化翻译官”,把那些高雅、晦涩的文化元素转化为大众易于接受的形式。就像故宫,将传世名画《千里江山图》巧妙地设计成文具盲盒,让传统文化走进了寻常百姓家,既保留了文化的韵味,又增添了趣味性,拉近了文化与人们日常生活的距离。

最后,精心打造记忆锚点。例如成都熊猫基地,连毫不起眼的井盖都做成了熊猫造型,无论游客身处基地何处,都能随时捕捉到熊猫元素,强化了熊猫基地在人们心中的印象,成为游客心中独一无二的记忆标签。

二、体验设计要让人“哇塞”(从走马观花到刻骨铭心)

在文旅产品的竞争中,仅仅拥有独特的文化元素还不够,如何将这些元素转化为让游客难以忘怀的体验才是关键。我们可以从茶叶市场看到鲜明对比。普通茶庄售卖200 元 / 斤的毛峰,与黄山某茶园推出的 “悬崖采茶体验课” 形成巨大反差。后者让游客系上安全绳,在悬崖峭壁间亲自采摘野茶,再现场参与炒制,最后将茶叶装入竹筒,以 2000 元 / 筒的高价出售,游客们却甘之如饴,排队等候参与体验。

这背后就是体验设计的魔力。利用五感刺激法,全方位提升游客的感官体验。

在视觉上,贵州千户苗寨的万家灯火亮灯仪式,当夜幕降临,整个苗寨被无数灯光点亮,如繁星闪烁,令游客瞬间置身于如梦如幻的仙境,震撼之感油然而生。

听觉上,苏州评弹茶馆里那吴侬软语的评弹唱腔,如涓涓细流,轻声细语间诉说着江南的温婉故事,为游客营造出极具地域特色的听觉氛围。

嗅觉方面,杭州龙井村的炒茶香铺满整条街,那浓郁的茶香扑鼻而来,瞬间勾起游客的回忆与食欲,仿佛连空气都充满了诗意与韵味。

在味觉上,敦煌夜市现烤的胡杨焖饼,外酥里嫩,每一口都裹挟着沙漠风情的美味,让游客在品尝美食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当地独特的饮食文化。

触觉体验也不容忽视,景德镇的陶艺体验,游客们亲手触摸泥巴的温度,感受泥土在指尖变形、成型,亲手创造出独一无二的陶艺作品,这种亲手参与、亲手创造的触觉体验,给游客带来极大的满足感与成就感。

三、科技不是炫技是桥梁(从二维码讲解到元宇宙穿越)

科技在文旅产品中的应用,不是为了炫耀技术的高超,而是要成为连接游客与文化、历史、体验的桥梁。然而,不少景区在科技应用上却走了弯路。例如某景区豪掷300 万打造的 VR 过山车,结果却沦为摆设。究其原因,可能是项目设计没有充分考虑游客的实际需求、体验感受以及与景区主题的契合度,导致高科技沦为鸡肋。

相比之下,河南博物院的“考古盲盒” 则是科技赋能的成功典范。它巧妙地运用洛阳铲道具搭配土块封装,让普通消费者在家就能体验到考古挖掘的奇妙快感。成本低廉,不到 20 元,却通过这种创新的体验方式,击中了人们对考古文化的好奇心,溢价 10 倍依旧供不应求。

那么如何一步步实现科技赋能呢?首先是轻量级尝试,像试水抖音直播云游古镇,通过直播镜头,让无法亲临现场的游客也能领略古镇的风貌,同时也能吸引潜在游客,为线下引流。

接着是增强互动性,开发微信小程序的AR 寻宝游戏,游客在景区内拿着手机,利用 AR 技术寻找虚拟宝藏,边游玩边参与游戏,趣味十足,大大提升了游客的参与度与留存率。

然后是制造话题,学习三星堆的考古现场慢直播,满足了大众对考古过程的好奇,每一个新发现都能引发网络热议,为景区带来持续的关注度。

最后是可持续发展,建立数字藏品二级市场,把景区的文化元素、文物形象等制作成数字藏品,供收藏爱好者交易,从线下延伸到线上,拓展了文旅产品的商业边界。

四、精准定位要做“小池塘的大鱼”(从讨好所有人到死忠特定客群)

许多文旅项目在定位上存在一个致命误区,试图讨好所有游客群体,结果往往陷入四不像的尴尬境地。比如某亲子农场,为了吸引年轻客群,增设网红秋千,可这样一来,原本专注的亲子客感受到疏离,年轻客也不买账,导致两头落空。

而莫干山民宿集群则为我们提供了精准定位的优秀模板。裸心谷主打壕客的野奢王国,高端的设施、私密的环境,让高消费能力的壕客们尽情享受奢华与自然融合的度假体验;大乐之野则精准定位于文青的诗与远方,文艺的装修风格、充满情调的活动安排,吸引着追求文艺范儿的年轻人;西坡民宿聚焦家庭客的田园客厅,温馨舒适的氛围、适合家庭互动的设施,让家庭游客找到归属感。

要实现精准定位,有“三板斧” 可以运用。首先,绘制用户肖像要尽可能具体,比如 “25 - 35 岁,爱穿汉服拍照,月入 8000 以上的江浙沪小姐姐”,精准把握目标客群的年龄、兴趣、消费能力、地域等特征,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设计产品。

其次,产品组合如同套餐一样精心搭配,将景区门票、跟拍摄影师、妆造服务等组合打包销售,为特定客群提供一站式、定制化的服务,满足他们在游玩过程中的多重需求。

最后,传播渠道要垂直打击,针对汉服爱好者,在B 站投放宣传视频,展示汉服在景区的独特魅力;面向亲子客,在小红书分享亲子游玩攻略、温馨瞬间;对于银发族,利用广场舞 APP 推送适合他们休闲节奏的文旅产品信息,确保宣传信息能精准触达目标受众。

五、持续迭代的保鲜秘籍(从一劳永逸到日日更新)

文旅市场竞争激烈,即使打造出爆款产品,也不能高枕无忧。袁家村小吃街曾火爆一时,但被各地复制100 次后,逐渐失去吸引力。而长沙文和友凭借 “版本更新” 策略,持续保持热度。

其发展历程可分为1.0 版的老长沙龙虾馆,以地道的长沙口味和怀旧氛围吸引食客;2.0 版的超级文和友,扩大规模,丰富业态,融合餐饮、文创、娱乐等多种元素;3.0 版的城市文化地标,成为长沙的城市名片,承载着更多的文化与情感价值;4.0 版的跨界联名制造厂,不断与各类品牌跨界合作,推出新颖的联名产品与体验项目。

为实现持续迭代,有更新工具箱可供使用。每月进行微创新,如更换主题美陈,根据节日、季节等推出时令菜单,让游客每次前来都有新鲜感;每季度开展中迭代,新增体验项目,丰富游客的游玩选择;每年实施年度大升级,对空间场景进行重构,提升整体品质与吸引力。

产品的文旅差异化打造,绝非推倒重建、另起炉灶,而是在游客必经的游玩路径上巧妙地设置惊喜。如同烹饪,面对同样的食材,用心构思摆盘、巧妙讲述菜品背后的故事,就能成就米其林级别的美味,反之则可能沦落为平庸的大排档。切记,游客从不会为“差不多” 的文旅产品买单,但会为那些出乎意料、令人惊叹的 “没想到” 疯狂点赞、自发传播。当你的产品真正做到了让广场舞大妈们放下丝巾拍摄抖音视频,让平时不爱拍照的直男主动在朋友圈分享游玩经历,让小朋友因为舍不得离开而哭闹时,那么恭喜你,你的文旅产品已经在差异化竞争中稳操胜券,成功开辟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广阔天地。

在文旅融合的浪潮中,用心挖掘文化内涵、精心设计体验项目、巧妙运用科技手段、精准定位目标客群并保持持续创新,每一个细节都至关重要。只有这样,才能让文旅产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绽放独特光彩,成为游客心中难以忘怀的旅游目的地,书写属于自己的文旅传奇。
评论(0条评论)
昵称:  验证码:

最新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扫一扫,关注劲旅网官方微信号

或搜索“ctcnn1”

手机扫一扫,打开劲旅网手机站

随时掌握最新资讯

热 门

登录

关闭